联系方式

鴻運通網絡有限公司
免费热线:400 883 6783
在线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人:鸿先生
深圳市布吉(大芬地铁站A1出口)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作者:
  • 来源: 上海印刷
  • 日期: 2014-11-11
  • 浏览次数: 94
数字印后技术的兴起进一步推动出版业的变革

  当按需印刷成为印刷业内不折不扣的关键词之时,越来越多的出版商或观望或开始涉足数字印刷。按需印刷业务的开展是个系统工程,如果说个性化的数字印刷让出版业开始憧憬按需出版,那么正是数字印后技术的成熟让我们对按需出版有了切身体验。纵观当下,印刷环节的市场突破点集中在观念转变、版权保护等软件领域,相反,印后环节的硬件匹配能力则正逐渐成为数字印刷在书刊领域开疆拓土的焦点。

  几乎在同一天,中国的两大图书进出口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图公司)和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教图)均启动了按需印刷项目。其中,中图公司宣称将实现中国图书的24小时全球直供,同时让中国读者能够以最短的时间阅读到世界各地的优秀图书;中教图同样以“一本起印,按需定制,全球配送”为理念,旨在与中外出版商、渠道商、用户共同建立POD(按需出版)国际联盟。

  两大项目的同时启动将出版印刷业的目光聚焦于按需出版和数字印刷,同时,我们也看到,除了这两家公司以外,还有很多出版商也在观望着数字印刷的发展(当然,更有少数的出版商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投入到按需印刷业务的发展之中),但此时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出版商亲自参与到图书印制的业务之中?笔者认为,除了数字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之外,数字印后技术的兴起更进一步推动了出版业的变革。

  从“一张起印,张张不同”到“一本起订,本本不同”

  数字印刷发展初期,其主要应用于“超小批量”,从几本到几十本,多则数百本,印后处理主要依赖于手工或半手工类的小设备。现在,数字印刷已然朝着高速化、工业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其后道工序也同样能够有工业化的水准。令人欣喜的是,数字印后技术不负众望,现在有很多厂商都能提供工业化的解决方案,如MBO、马天尼、亨德利、精密达等。而正是数字印后解决方案,使数字印刷生产线得以延伸,如果说数字印刷是“从纸张到印刷了的纸张”,那么延伸到数字印后之后便是“从纸张到成品书”,这就是从“一张起印,张张不同”到“一本起订,本本不同”的变化。

  从数字印刷到按需出版

  对于很多国内的书刊印刷同行来说,他们对于“本本不同”的数字印后生产线的印象来源于2012年德鲁巴展会。在那次展会上,印后知名厂商MBO公司与马天尼公司在展会现场合作,向全球印刷业同行演示了什么叫做“本本不同”,一条从卷筒纸到胶装书的数字印后生产线成为现场的“明星”——数字印刷完成的卷筒纸印刷品,通过MBO开卷装置后进行裁单张(裁切长度可变),之后MBO折页机根据加工信息控制气动栅栏,对每份单张纸印刷品进行不同方式的折页,形成不同的书帖,之后堆叠设备根据预设将多份书帖堆积成一份书册送至胶装设备,胶装设备则根据预设信息对不同薄厚的书册铣背、配封面、烘干以及三面切。就这样,在生产线的最后,人们看到的是一本本厚度不同、幅面不同的个性化图书。

  如果说个性化的数字印刷让出版业开始憧憬按需出版,那么正是数字印后技术的成熟让我们对按需出版有了切身的体验。我们看到一本本不同幅面、不同厚度、不同内容的图书可以同时在线输出,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忘记传统印刷批量生产的概念。同时,我们也会惊讶于数字印后生产线惊人的生产速度,虽然生产的是不同的图书,但同样是工业化生产的级别。

  这就是数字印后的魅力,它同样秉承了数字印刷个性化、按需的特质,并在此基础上做到了自动化,可实现连线生产。

  得益于此,我们可以想象,今后编辑策划的图书,不仅可以有个性化的内容,还可以有个性化的封面,甚至个性化的幅面。

Copyright © 鸿运通模板网站案例   工信部备案:粤ICP备08012317号
免费热线:400 883 6783 深圳市布吉中房怡芬花园(大芬地铁站A1出口) 
URL:www.61916.com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